促進學生探究與知識建構的成功教學設計

 

一位科學科老師的成長歷程

第3年 — 野生空間:可持續發展和水 (8星期)

< 上一頁下一頁 >
第1階段
提出
探究問題
辨別
值得探究的
問題
第2階段
堂上

網上討論
整合
昇華
第3階段
堂上

網上討論
辨別
好討論
第4階段
整合
昇華

對於去年教學的反思:

  • 討論的質素有所改善
  • 有些學生沒有參與討論
  • 需要進一步促進討論



設計重點:

  • 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情境(即實地考察)並要求他們提出探究問題。
  • 學生分組擬定他們對好筆記的標準並在班上分享他們辨別到的好筆記。
  • 各組把重要概念分類並在「知識論壇」建立一個總結筆記。




學習成果:

  • 學生筆記數量增加
  • 學生閱讀筆記的百分比顯著提升
  • 筆記連結百分比提升
  • 筆記修訂的次數增加
  • 鷹架運用的數量增加
  • 一個像蜘蛛網似的社交網絡圖顯示了比較緊密的連結。從這可以看見學生在彼此的筆記上建構。
  • 筆記群的平均深度提升
  • 筆記群的平均筆記數量增加

雖然學生討論的質素在第二年有所提升,但有些學生沒有參與討論。因此,在第三年,謝老師旨在令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討論及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她訂下促進學會學習及發展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的知識建構目標。在第三年,謝老師為中一學生選擇題目「野生空間:可持續發展和水」,並與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班學生協作。

<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