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科學科老師的成長歷程
第4年 — 氣候暖化和大帽山的啟示 (8星期)
< 上一頁 | 下一頁 > |
第1階段 | |||||
第2階段 | |||||
第3階段 | |||||
第4階段 | |||||
以下是謝老師在第四年為知識建構教學而設計的小學六年級生態學單元。我們以此作為教學範例。
對於去年教學的反思:
- 學生由回應老師的問題變為回應彼此的問題。
- 學生可以擬訂自己對好討論的標準。
設計重點:
- 謝老師運用不同的 資源(如實地考察、影片、模擬程式)來促進學生的討論並改進想法及加深理解。
- 謝老師運用問題提示來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學習成果:
- 學生筆記數量增加
- 學生閱讀筆記的百分比降低
- 筆記連結百分比提升
- 筆記修訂的次數增加 (有些學生曾多次修訂他們的筆記)
- 鷹架運用的數量增加
- 筆記群的平均深度提升
- 筆記群的平均筆記數量下跌
在第三年,謝老師的學生可以自己提出探究問題並擬定對好討論的標準,而且和前兩年不同的是學生由回應老師的問題變為回應彼此的問題。在第四年,謝老師把她用於中學生的知識建構教學設計改變為用於小學生的。她為小六學生選擇了題目「氣候暖化和大帽山的啟示」。透過知識建構,謝老師旨在通過探究式學習改善學生的推論能力及通過反思進一步發展他們的後認知能力。
< 上一頁 |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