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成長歷程
學生知識和能力上的成長
同年,德貞女子中學的學生在「校際知識建構比賽」獲得中三至中五組的「最傑出知識探究團隊大獎」和「廣闊視野獎」的獎項。同學由從單一角度思考問題,經過討論後,開始考慮不同的角度,提昇討論的層面。藉著將自己的知識和別人分享找出自己所忽略的論點,令同學在知識上有共同的增長。
開展討論
何老師為了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出發去認識「現代中國」,所以他選了當時社會很關心的「富士康連環十二跳」事件。不過,學生對「十二跳」的認識都比較表面。學生就「為甚麼富士康的員工要自殺?」問題在「知識論壇」上展開了討論。由於同學開始時所接收的知識是比較狹窄,他們只可以列出一些基本的概念,而那些觀點都是由個人層面出發的。階段檢討展示了有部分同學的參與率比較低,同學的互動性也不太理想。
深化討論
得到老師提供的豐富資料後,學生的想法和意念都變得多元化,呈現多元觀點、正反並現的理念。討論從個人層面跳升到工廠層面,甚至跳升到社會層面。學生更把最初的想法改進,希望不斷鑽研、完善觀點。學生的參與率大大提高,可顯示知識面前、平等參建的原則。學生雖然會引用資料,但未能加以闡述。大部分學生能夠以不同角度探究問題,但欠缺深入分析。透過筆記互評的活動,學生明白到甚麼是一個好筆記、缺點是甚麼,繼而作出改善,學習同學的好筆記。然後,同學嘗試從國家的層面作出深入分析,也利用很多相關的概念。同學的筆記運用這些資料做到善用權威、助己發揮,加強了論點的說服力,而且也運用了不同的鷹架,令筆記內容更加有架構。同學在處理多元觀點方面亦作出綜合評估以制定更高層次的問題和思考角度。
經過一個多月的討論及幾次的檢討,「知識論壇」上有不錯的成果。同學最初由富士康員工自殺的原因作探究的開始,延伸到中國農民工的問題,而富士康正是中國農民工的縮影。
討論成果
最後各個小組從個人方面、社會方面和工廠管理文化方面,以及中國農民工民權意識上升等等來作出總結。同學還要在課堂上分享小組的總結,做到跨組參詳、並行成長。學生通過討論和總結對有關中國農民工的認識增加了。
反思
學生在「知識論壇」上還有反思的活動。在討論裡,學生不但深入了解到農民工面對的問題,還掌握了討論的技巧和怎樣善用資料去支持自己的論點。
除了改進自己的想法,有學生亦指出藉著將自己的知識分享和交換,大家在知識上都有共同的增長。有時候當同學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往往會覺得自己的觀點已經很完美,但看過其他人的意見後就會發覺自己忽略了很多東西。透過討論交流、建構為優,了解其他人的想法,有助學生擴闊思考空間,從而得出新的見解。
延伸討論
根據同學的總結,他們認為城鄉差異這個中國體制是導致富士康員工自殺的其中一個原因。經過堂上討論,同學認為有必要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希望融匯總結、昇華超越,所以同學們在作進一步探討,達至追求知識、自主自力。
總結經驗
首先,同學就之前發生的「富士康連環十二跳」事件作出探討。之後修訂出「為甚麼富士康員工要自殺?」的問題。在討論裡,同學由最初提出的幾個原因之外,透過在互聯網尋找資料,善用權威性的資料,發掘更多不同方面的觀點將意念改進。因為課堂上的資料補充,令同學有進一步探究的討論,由此建立了新的概念。知識建構可以共同參與,變得更有共鳴,知識變得廣泛。總結之後,同學並沒有停止,反而繼續討論。由一開始只探討自殺原因延伸到農民工的問題。同學認為悲劇的根源是中國體制的問題,例如城鄉差異。之後,同學再由城鄉差異的問題出發,造成一個循環,令討論課可以繼續延伸,知識亦可以源源不絕地建構下去。
學生個人層面上的成長
在第二年的時候,黃老師的學生也參加了「校際知識建構比賽」,而且獲得小學組的「最傑出知識探究團隊大獎」的獎項。同學能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推展討論。他們由一開始對主題只有表面的認識,經過討論和多方面了解問題,再深入、延伸討論,到最後懂得反思而且自覺自己也是「港孩」,達到個人成長。
同學最初的想法
初時,學生對「港孩」這主題探究的看法都是負面的。
討論後得出的結論
經過討論後,學生得出了幾個結論。看法也有所改變,顯示了他們對問題有了更深入得了解。他們亦融合了多方面的觀點。
延伸討論
學生在得出結論後,還想作延伸討論。他們仍有一些深入的問題希望更可以了解。
學生的得著和感受
透過這次單元主題的探討,學生明白到自己也是一個「港孩」,他會提醒自己,身為「港孩」,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學生應該多接觸這個世界,不要常常沉迷於電腦,電玩的世界。並要對自己有要求,因為學生是社會的未來棟樑。學生應該從小好好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為將來貢獻社會做好準備。
在這次學習活動,學生學會看待事物要多角度看問題,這樣才能全面和客觀地了解問題。
學生喜歡這次探究的活動,在學生與其他同學協作學習時,同學們都為大家的學習作出貢獻,同學們的見解能不斷推進學生前進,為了作答同學的問題,學生不停地上網找資料和看書籍,希望能回答令同學們滿意的答案。這類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導了學習目標和過程,而不是老師,他們喜歡這種學習模式。
這次的探究活動,使學生明白到網上的資料雖然很容易得到,不過有關資料學生不可以全部接收,學生也需要經過分析,也要經過查證,因為網上的資料往往是二手或三手的資料,並不是一手的資料。學生閱讀網上資料的時候,發現全部評價「港孩」的資料都是負面的。幸好,老師安排了嘉賓接受學生訪問,使學生對「港孩」的認識有更全面的了解。
這次「港孩」的探究活動,使學生更留意時事新聞。學生學會怎麼樣評價一件事,就是評價事情前要先從多角度了解問題,才下定論。另外,在「知識建構」與同學一起討論,學生學會運用鷹架,知道要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就要善用鷹架中的工具。學生覺得合作學習是很重要的,原來自己能在同學的討論過程中作出貢獻,是這麼有滿足感的。
以上是王老師的學生在「校際知識建構比賽」 匯報日分享了他們在「港孩」主題學習中的感受和成長。請按此連結到王老師的詳細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