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學生探究與知識建構的成功教學設計

 

一位科學科老師的成長歷程

學習成果

< 返回

以下的圖表顯示謝老師教學設計的變化和學生在討論的參與程度怎樣相應變化。

開放的探究


圖 1. 學生筆記數量



學生筆記數量的中位數有上升的趨勢。每一年,最少有一位學生建立多於20個筆記(見圖1)。這顯示了學生的參與率並不平均。


圖 2. 學生閱讀筆記的百分比



學生閱讀筆記的百分比各有不同(見圖2)。從圖表可以看見有些學生只閱讀了一小部分的筆記(少於10%),但有些學生卻閱讀了大量的筆記(多於80%)。學生閱讀筆記的百分比中位數最大的增長出現在第二、三年之間,而第四、五年的水平都頗為平均。

學生筆記數量和學生閱讀筆記的百分比從第三到第五年都維持在一個高於第二年的水平。這亦相應謝老師在教學設計上的改變。在第三年,謝老師運用了一個真實的情境來引起學生提出探究問題。學生亦需要擬定自己對好筆記或好討論的標準。



圖3. 筆記連結百分比



筆記連結百分比中位數有上升的趨勢(見圖3)。在第五年,筆記連結百分比中位數達至100%。不過,仍然有一些單獨筆記(即沒有跟任何筆記連結的筆記)。因此,可以看見學生串連想法的能力有所改善,但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這樣做。


圖4. 筆記群的平均筆記數量



筆記群的平均筆記數量在第三年有顯著的增加,而且在第四年亦能保持(見圖4)。不過,筆記群的平均筆記數量在第五年下跌至一個低於第二年的水平。相對於其他幾年,第五年學生筆記數量不是特別少,而且筆記連接百分比亦高。這顯示了學生沒有建構在同一個筆記上,但在不同筆記上建構,所以導致出現了這麼多短小的筆記群。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謝老師花比較少時間在這個單元上,因此學生沒有太多時間建構。


圖5. 鷹架運用的數量



整體來說,學生在第四、五年運用比較多鷹架(見圖5)。


圖6. 社交網絡圖顯示第二、三年筆記的互動



在第二年,從像八爪魚似的社交網絡圖可以看見學生只建構在老師的筆記上(在圖的中間)。相反地,第三年像蜘蛛網似的社交網絡圖顯示了比較緊密的連結(見圖6)。從這可以看見學生在彼此的筆記上建構。

逐漸式探究



圖 7. 筆記修訂的次數



筆記修訂次數的中位數有上升的趨勢(見圖7)。每一年都有一些學生比班上大部分同學作較多的修訂。這顯示了這些學生較其他同學更積極不斷改進自己的想法。

總結昇華



圖8. 筆記群的平均深度



筆記群的平均深度在第三、四年較高(見圖8)。筆記群的深度是指它的附加筆記的層次。第五年的下跌可以歸咎於之前所提及的時間問題。不過,在第二至第四年的上升趨勢可以表現學生有提供、串連及擴展他們的想法。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