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學生探究與知識建構的成功教學設計

 

基本的知識建構教學模式

推行知識建構模式的教學,固然是以知識建構理論為依歸,但理論如何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開展和實踐,卻不是一個純粹理論可以解決的問題。同時,不同國家、地區的課程和評核要求和課堂文化各有差異,不能把外國的成功經驗照搬,老師須從實踐中總結經驗,然後反思、昇華,得出一些與本地實踐更為貼合的設計原理和方法。香港大學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推行了多項關於知識建構的計劃,累積了眾多參與老師的多年經驗。「知識建構教師網絡」研究團隊從他們的經驗裡歸納出一個知識建構的基本教學模式。這個教學模式描述了一個完整的知識建構教學必須包括的過程。通過介紹這個基本教學模式,我們希望為知識建構的課堂實踐提供一個初階入門的簡易版本,和為有志不斷完善改進知識建構課堂設計人士提供一個適當的框架。這個框架同時亦可用於對不同知識建構課堂實踐的交流、分享 、比較和研究。

提出
探究問題

提出探究問題

探究需要由提出探究問題開始。老師可以決定怎樣提出探究問題及誰負責提出那些問題。知識建構中,這通常都是學生的責任。

容許學生提出自己的探究問題讓老師找出學生真正關心的課題(即討論投入,聯繫現實)。

辨別
值得探究的
問題

辨別值得探究的問題

不是所有問題都同樣有價值或可以促成一個吸引的探究討論。因此,老師或學生應該要有一個可以從眾多問題中辨別出好問題的機制。

堂上

網上討論

堂上及網上討論

那些問題可以在課堂上或網上討論。不過,通常當兩者能互相配合效果是最好的。學生開始在「知識論壇」發展自己的文化或規矩。討論環境必須要讓學生心理上覺得安全,讓他們願意承擔分享想法的風險(即不斷鑽研,完善觀點)及創造理論的責任(即共同承擔,知識無限)。

學生從建構其他同學的筆記來分享他們的意見(即知識面前,平等參建),而且連結及擴展概念讓他們有效地應用多樣性(即多元觀點,正反並現)。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尋求自己與別人的想法中的共通點,再使用對比來激發和維持知識的推進,而不是由別人來為他們規劃進程(即追求知識,自主自力)。

辨別
好討論

辨別好討論

甚麼是好討論?什麼樣的貢獻可以推進社群的知識及理解?老師或學生應該要有一個機制讓他們可以辨別有成果的討論及分辨不同概念和離題的筆記。

好討論的其中一個條件是具有對關於討論題目現有知識的理解和批判思考的能力(即善用權威,助己發揮)。再者,一個好討論應該能提升知識水平而不單是知識的分享(即討論交流,建構為優)。

整合
昇華

整合昇華

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透過書寫反思日誌或製作學習歷程檔案來定時回顧自己及群體學習的進度(即時刻反思,改進認知)。

最後,學生需要整合學習到的是甚麼及剩下甚麼需要作進一步探究,讓學生邁進下一個階段。作為整合,學生需要處理多樣性、複雜性和雜亂、總結及評估所學到的知識來達到新的綜合分析、提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及昇華現有最好的做法(即融會總結,昇華超越)。

把知識建構基本要素融入教學的例子

以上介紹了知識建構的五個關鍵的基本要素,亦即知識建構教學模式。在「老師如何設計KB課程」部份裡包含了多個詳細教學設計。這些設計介紹了各老師如何利用不同的活動來達到知識建構的五個關鍵的基本要素。其中有介紹到一個通用的知識建構教學法。這個設計簡單地把知識建構教學模式應用於常識科中。它描述了老師可以運用了哪些基本活動和推進技巧來達到知識建構的基本要素。請按此連結到一個通用的知識建構教學法。